手提式水渠闸门的核心结构包括两部分:
- 闸板:通常为一块矩形的板材(材质多为钢板、不锈钢或复合材料),顶部设有提手(便于人工操作),边缘可能加装橡胶密封条(增强密封性)。
- 闸槽:固定在水渠两侧的混凝土或金属框架,内侧预留与闸板厚度匹配的凹槽,闸板可沿凹槽垂直升降。
两者的配合如同 “抽屉与抽屉轨道”—— 闸槽为闸板提供导向,确保其升降时保持垂直,同时通过闸板与槽壁的紧密贴合实现对水流的阻隔。
-
关闭(截流)状态
当闸板完全插入闸槽并降至水渠底部时,闸板底部与水渠底板贴合,两侧与闸槽内壁紧密接触(若有密封条则进一步增强密封),形成一道垂直于水流方向的 “屏障”。此时,水流被闸板阻挡,无法通过闸门所在区域,可实现蓄水、抬高水位(便于向两侧农田分水)或截断下游水流(如检修渠道时)。
-
开启(通水)状态
通过手提闸板顶部的提手,向上拉动闸板,使其沿闸槽上升。随着闸板升起,闸板底部与水渠底板之间形成空隙,水流可从空隙中通过。升起的高度越高,空隙越大,通过的流量也就越大;若将闸板完全提出闸槽,则闸门完全开启,水流可不受阻碍地通过。
-
流量调节
若将闸板升至半开状态(即底部与底板保留一定高度的空隙),可通过控制空隙大小调节流量 —— 空隙越小,水流阻力越大,通过的水量越少;反之则水量越多。这种调节方式简单直接,适合农田灌溉中 “按需分配水量” 的需求。
- 重力辅助密封:闸板自身的重量会使其在关闭时自然下沉,底部与水渠底板紧密贴合,减少漏水;部分闸门会在闸板顶部设计加重结构(如加装铁块),进一步利用重力增强密封效果。
- 密封条补偿:闸板边缘的橡胶密封条具有弹性,在闸板重力或水流压力作用下会发生轻微形变,填补闸板与闸槽之间的微小缝隙,避免因加工精度不足或轻微变形导致的漏水。
- 闸槽固定:闸槽通常与水渠的混凝土墙体浇筑为一体,或通过螺栓牢固固定,确保在水流冲击下不会晃动,为闸板提供稳定的导向和支撑,防止闸板因水流冲击而偏移、漏水。